夏天晨晖穿过窗棂,为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诊室投下光影。全国底层名老中医药专家、主任医师唐海华把患者确诊结束,一位面无人色、身形佝偻、脑门冒汗的白叟捂着腹部走了进来。
“老哥莫急,坐下来慢慢说。”63岁的唐海华目光中满是关心,他箭步上前,当心扶着白叟在诊椅上坐稳,三根手指悄悄搭在寸关尺上,轻声问询发病时刻、苦楚部位,查询白叟的舌苔、眼睛等部位。
透过脉动与肌肤,窥体内暗涌。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,唐海华给出了医治良方,在处方笺上写下几味中药。接着,又迎候下一位患者,持续在这一间诊室里,用仁术和仁心,看护患者的健康。
以岐黄为舟,祛患者沉疴。40多年来,唐海华以精深医术治病救人,以执着苗医药范畴深耕,参编出书我国榜首部《苗族医药学》,为苗族医药走向学科创始先河,独著出书我国首部《苗族药物学》,为苗族药物走向学科创始先河,载入《我国苗医史》,填补了苗医药理论系统的空白;主编81万字的《临证悟道》,参编《苗医根底》《苗医临床学》和《苗医外治法》等专著,让千年苗医才智在医学理论的土壤里生根、抽枝,开放学术之花。
实干绽芳华,猛进铸荣光。凭仗着在苗医药和中医范畴的卓越贡献,唐海华收成许多荣誉,成为全国底层名老中医药专家,全国第七批老中医学术阅历传承硕士研讨生指导教师等;先后取得科学技能部“科学前进奖三等奖”“全国少数民族医药(苗医药)突出贡献先进个人”等荣誉。
年月悠悠,耕耘药香。他用汗水与汗水书写苗族医药的执着与酷爱,踩着苗岭的晨光与暮色,行进于苗岭,发掘民间药方,普查松桃医药资源,夯实松桃“我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”根基,让千年苗医药熠熠生辉,在苗族医药传承与立异的道路上,留下斗争脚印。
情定苗医药 学成报桑梓
千年苗医,万年苗药。涿鹿之战后,蚩尤战胜,苗族阅历五次大迁徙。历经战乱与颠沛的苗族前辈们与疾病反抗,与其他民族医学彼此沟通,发明博学多才的苗医药文明,成为中医药文明珍宝。
百草皆药,人人会医。西医没有传入松桃前,苗族医药便是看护大众生命健康的才智结晶。许多苗族大众都会几味苗医药,同舟共济。1962年,唐海华就出生在松桃和平营帽子岩村苗药医世家。
村寨是苗寨,位于群山褶皱里,唐海华与苗族医药的融合,始于一场意外。50多年前的苗寨没电,夜色下的火塘边,孩提趴在老一辈膝盖,倾听陈旧的故事,故事里有苗族的浪漫,也有烽烟往事。
有一个夜晚,火塘里的火苗跃动,只听一声惨叫,年幼的唐海华跌入火塘。当他的父亲一把将他拽起时,双手烧了水泡。其时,山高路远,交通不便,从村子到县城有15公里,求医无门。
他的父亲找来一根手电筒,疾步奔向田坎,找回一把植物捣碎泡水,将药汁泛起的泡沫敷在灼伤处,灼痛顿消,恢复后也没留疤。所以,带着草木的药香,在他年幼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入印记。
又有一天,剧烈腹痛忽然袭来,他蜷缩在地苦楚嗟叹。外出赶场的母亲归来,跑到村子的田坎边,东找西找,采了几味药材,捣烂后兑井水,让他喝了三口,腹痛像“拔刺”相同云消雾散了。
每一次病痛,都成为他与苗药结缘的关键,唐海华喜欢上那些山野生长的药草,爱上了凝集千年才智的民族珍宝,而让他暗下决心传承苗医药、立下济世救人志趣,则源于高考前的一场沉痾。
1980年的春天,就读于盘信民族中学的唐海华,不幸腹泻,到校园医务室、盘信卫生院都没治好。因面对高考,未去大医院医治,拖了3个月,体重有七十多斤,面黄肌瘦的他,又患上了“黄疸型肝炎”。
学业危如累卵。唐海华是校园的“三好学生”和“全县优异共青团员”,深受教师的喜欢,并寄予厚望,他的病让教师心急。懂苗药的副校长何显着带着他去采药,其间有味药叫“木黄”。他说:“这是治肝炎很好的苗药”。公然,不到一个星期,他的“缓慢肠炎”“黄疸型肝炎”都好了。他顺畅高考,踏入贵阳中医学院的大门。
迈入贵阳中医学院的校门,唐海华便一头扎进了众多的中医典籍国际,伏案苦读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《本草纲目》等医学巨作,起早贪黑在教室里、在电线杆下背诵中医药文献,细心分辩每一味药材的形色气味,勤学苦练,为他在苗医药范畴深耕,打下坚实根底。
1985年7月,唐海华以优异的成果结业,本可留校,但为了呼应松桃苗族自治县委政府“欢迎大学生结业回家园作业座谈会”的召唤,当年8月,唐海华被分配到松桃苗族自治县中医院。从此,他用40年的年月,在酷爱的土地上,书写着对苗医药的厚意,让苗族医药在苗岭勃发新活力与活力。
祛患者沉疴 笔耕苗医史
以岐黄为舟,祛患者沉疴。当晨曦漫过青瓦屋檐时,年青的唐海华跨上永久牌自行车,穿行于街巷,行走于居民楼,叩开求医问药的大门。单薄的身影与自行车上药箱,成为这座城市温暖景色。
1985年8月,唐海华来到了上班的当地,松桃蓼皋镇麻阳街16号,这是松桃民族中医院兴办初期的院址。全院共12间木房,面积387.2平方米,没有住院部。矮小的瓦房诉说着年月的沧桑,狭小的空间里摆放着两张简易的床,而且常常停电,大雨天会漏雨。
望着粗陋的环境,才从贵阳学成归来的唐海华,满是心酸。他说,没有条件,就发明条件,不能让大众治病忧愁。就斗胆创始了医院首个“家庭病床”方式,也便是让患者住在家里,医师“上门”医治服务。
年青的唐海华好像有无穷无尽的精力。在蓼皋镇杨芳路兴办了松桃首个昼夜门诊,24小时为患者医治服务,遭到大众欢迎。当城市熟睡时,昼夜门诊仍然灯火通明,有用处理大众晚间治病难题。
医海众多,专科才干专业。骑着自行车奔波,打造家庭病床、昼夜门诊,守候大众健康的唐海华深知,要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医治,必须在专科范畴深耕细作。他决议重返贵阳中医学院“回炉再造”。1998年9月,他参加了“贵州省县级中医院骨伤肛肠主干培训班”,36个县市50名学员,他被推选为班长。
肄业之路仍旧艰苦,但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从贵阳中医学院归来,唐海华将松桃中医肛肠医技推到新高度,推进苗药应用于肛肠临床,将中医肛肠科打造成为省级重点专科,创始全市苗医药和中医肛肠范畴在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的先河,并成为两个学科的带头人。
从兴办家庭病床到开设昼夜门诊,从骑自行车奔波街巷的一般医师到学术带头人,唐海华在从医年月里,用举动书写对医学作业、苗医药的酷爱。1988年至2020年,他先后参加撰写松桃榜首部《卫生志》,主编40余万字第二部《卫生志》,掌管第三部《卫生志》编纂作业。中医药与民族医药达4万字,使苗族医药初次载入松桃史书。
《卫生志》作为记载一个当地卫生作业开展的重要文献,具有不行代替的效果。它全面、系统、实在、具体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卫活力构的演化、医疗技能的前进、公共卫生系统的建造等内容,为后人了解和研讨卫生作业开展供给宝贵材料,推进卫生作业的开展。
唐海华对苗医药的酷爱,表现在他前瞻性地提议立法维护和传承松桃苗医苗药。早在1997年,他便向松桃苗族自治县人大提议,把维护开展苗医药写进新修订的《松桃苗族自治县自治法令》;2014年,苗医药引起了县人大领导注重。当年3月,唐海华从江西永丰、湖南花垣等地查询回来,撰写了数千字《苗医药作业查询报告》。
2019年,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发动松桃苗医药开展立法作业,建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,唐海华担任起草《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医药开展法令》法令蓝本,几经评论修改后顺畅通过。通过两年的立法调研、重复证明、征求意见,《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医药开展法令》于2021年9月29日取得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全票通过。
《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医药开展法令》于2021年11月1日施行,对苗医药专家委员会的组成、医保报销、苗药加工、苗医药传承、民医确定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则,也是苗医药初次从法令层面敞开新篇章,为苗医药传承立异开展奠定坚实的法治根底。
杏林绽芳香 学术写新篇
三千苗药,八百单独。松桃是东部苗医药核心区,也是苗医外科发源地。过往千百年年月里,苗医药以一起效果与外科技能,看护着大众的生命健康。如200多年前,松桃地甲司苗医龙老二(实名龙二福)就以“封刀断血水”和苗药为孕妈妈破腹取死胎、救活孕妈妈被写入相关史料。
千年大浪淘沙与年月沉积,造就了苗医药“见效甚捷”的一起质量,不行否认的是,在千年的漫空里,苗药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,没有完善理论系统和苗医药专著,散落民间的良药与秘方更面对失传的为难。
为苗医药著书立论,让千年苗医才智在医学理论的土壤里生根、抽枝、开放学术之花。1988年,贵州省卫生厅唐永淑、贵州省民族医药研讨所陈德媛、贵阳中医学院榜首隶属医院廖美淑组成调研组,到松桃调研苗医药后决议把《苗族医药学》确诊章节的编写使命分配给松桃。
唐海华和县卫生局唐永江应邀承当,他一边收集一边收拾,一边撰稿一边画图,历时三年多时刻完成了章节的编写。1992年10月,《苗族医药学》由贵州民族出书社出书发行,唐海华、唐永江编写的“确诊章节”改为“医理与症治”,标志着松桃苗族医药从民间走上医药学科里程碑。1995年,该书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优异图书”和贵州省卫生厅“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”,唐海华也因而获“县优异人才”。
探究的脚步没有暂停。为完善苗医药的理论与药方,他行进苗岭、寻访民间医方,收集收拾苗族医药。2005年,由他申报的“松桃苗医药根底理论研讨”课题,荣获铜仁地区“科技前进奖二等奖”,这便是松桃卫生系统取得的榜首个单位和个人的科技成果奖项。
他使用周末、节假日、休息时刻,四处奔波,行程上万公里,拜访民间医师近四百人,收拾很多手稿、材料,于2006年出书46万字、载药400余种的《苗族药物学》,成为苗族药物走向学科的里程碑,让苗族药物有了理论根底,具有“开先河、补空白”的严重历史意义,该书被省科学技能协会评为“优异科普著作,”唐海华被评为贵州省“优异科普作业者,”省人民政府还颁发他“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”荣誉。
有为才有位。2017年11月,唐海华取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民委“全国少数民族医药(苗医药)突出贡献先进个人”赞誉,获“全国底层名老中医药专家”“全国第七批老中医学术阅历传承硕士研讨生指导教师”。
学而知道,行而悟道。唐海华与苗医专家石昌熙等人行而悟道,于2021年由湖南科技出书社出书了81万字《临证悟道》。榜首版《临证悟道》分上下部,上部《中医临证医案备要》,总结了中医临证阅历和理论本源;下部《苗医药新论》,总结与完善了松桃苗医药基本理论和用药阅历,该书全国上架成为当年出书社热销医药图书。
从一般医师到学科带头人,从推进苗医药立法维护到打造省级重点专科……唐海华是松桃中医院开展的见证者、建造者、推进者。现在医院的事务用房到达43800平方米,编制床位从2张开展到400张,成为集医疗、教育、科研、防备保健和恢复为一体国家三级中医医院,为许多危重症患者带来重生。
唐海华在医院的职务不断改变。1993年任医院教导员,1994年兼任医院党支部书记,2001年任医院工会主席,2012年任医院副院长、2014年兼任该院党支部书记。不管身份与人物怎样改变,他对苗族医药始终如一,并让陈旧的苗医药勃发出新的活力。
2013年至2017年,唐海华作为国家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松桃县级普查队队长,组成了以李杰、田儒明为主干的县级普查团队,屡次冒着生命危险,历经困难与险阻,奔走风尘普查松桃中药、苗医药资源。普查期间,他遭受事故、尝药中毒、被毒蛇咬伤等重创,所幸都挺过了难关,坚持五年顺畅完成国家项目在松桃的普查使命。
通过5年的深入查询、收拾与研讨,松桃依托梵净山,苗药资源达3000余种,常见苗药达2000种,最常用的达400余种,凭仗丰厚、优质的药材资源,“苗医药核心区”与“我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”实至名归。
拜师(前排右一为唐海华)
独行快,众行远。为了让陈旧的苗医药生生不息,唐海华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,14名弟子别离生长为院长、党委委员、科主任、副主任医师等,成为苗医药开展的中坚力量。他携手老院长石昌熙组成了苗医药研讨所与学会,建立学术沟通的桥梁,举行武陵山片区和全国苗医药学术沟通会,会聚苗医药专家才智,帮忙支撑会员兴办苗医药有关公司12个,研制苗药产品50多种,其间有备案号产品、消字号、健字号、非遗、专利产品等,让千年的苗族珍宝激荡立异才智的火花,一起推进苗族医药勃发蓬勃活力。
苗医药查询发动(前排右三为唐海华)
退休不褪色,发挥光和热。2024年,现已退休的唐海华返聘回医院,用他高明的医技,为苗乡大众评脉问诊,给出医治良方。
专家手刺
唐海华下乡为大众评脉
全国底层名老中医专家,全国第七批老中医学术阅历传承硕士研讨生指导教师,全国少数民族医药突出贡献先进个人,我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常务理事,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常务理事,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,松桃苗医药学会会长,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客座教授,松桃民族中医院主任医师(三级)等。
对脾胃病如急缓慢胃炎、胃溃疡、缓慢结肠炎、妇科杂病、继发性不孕、更年期综合征、肛肠疾病、颈肩腰腿痛、跌打损伤苦楚、前列腺增生、肾炎水肿等疾病、多发病和某些疑难杂症的中医苗医药医治有丰厚阅历和较好效果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阙成岱
通讯员 侯桂平 杨巡
一审 吴采丽
二审 杨聪
三审 朱邪